首页 >>  艺术简介 >> 艺术生平
苏天赐年表
发布时间:2013/8/2  浏览次数:457


 

苏天赐年谱

1922年(壬戌·民国十一年)  诞生
苏天赐,乳名阿源,又名天趣,广东省阳江县人。
谱主于民国十一年七月一日(公元1922年8月23日)生于广东省阳江县北门街70号。
自幼于父母慈抚,诸兄姐关爱中成长。
祖父苏季荣,原籍阳江织箦横山圩大陂头村。清同治二年客家人械斗,季荣公只身逃至
阳江城北门街定居。
父铭溪,于阳江县城设“河水安”糕点铺艰辛养家。
母沙氏。
长兄天乙,二兄天德,小兄早夭,大姐佩洁,二姐佩瑜,三姐佩芳,天赐排行第七。
是年林风眠22岁,吴冠中3岁,朱德群2岁,赵无极1岁,熊秉明生,颜文樑创办苏州美专。
1923年(癸亥·民国十二年)  一岁
1924年(甲子·民国十三年)  二岁
1925年(乙丑·民国十四年)  三岁
1926年(丙寅·民国十五年)  四岁
    国民革命军由广东北伐
1927年(丁卯·民国十六年)  五岁
    幼小时,常独坐门槛面对大自然出神,“我心潮涌动,朦胧着的心灵深处只感到一种激励”,
此为性格之形成时期。
1928年(戊辰·民国十七年)  六岁
随同长兄就读于私塾。常在塾师讲道时伏案临摹小人书《绣图杨家将》插图,忆画重阳节时
父亲在家门口北山上放风筝之情境。
此为最早的艺术尝试,是一生绘画艺术之起点。
1929年(己巳·民国十八年) 七岁
插班入阳江第四小学二年级。
1930年(庚午·民国十九年) 八岁
读三年级。
1931年(辛未·民国二十年) 九岁
得梁颖初先生鼓励,始用水彩作风景写生画,由此而爱好绘画,成为终生之追求。
1932年(壬申·民国二十一年) 十岁
读五年级。
1933年(癸酉·民国二十二年) 十一岁
父病逝,至痛。家事由天乙长兄掌理。
1934年(甲戌·民国二十三年) 十二岁
    8月,入阳江县立中学学习。
1935年(乙亥·民国二十四年) 十三岁
    阳江县立中学学习。
1936年(丙子·民国二十五年) 十四岁
继续阳江县立中学学习。
1937年(丁丑·民国二十六年) 十五岁
抗日战争爆发。
4月,参加学潮,停学。
秋,考入广东省立两阳中学高中部。随兄辈进步青年参加县立民教馆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因当时两阳中学校址设于县城
郊外数里地外,遂申请走读,购自行车一辆早出晚归,参加街头读报、歌咏、演街头剧及
制作墙报等工作。
1938年(戊寅·民国二十七年) 十六岁
秋,广州沦陷,两阳中学被敌机空袭炸毁,撤学。县城屡遭空袭,民教馆活动停止。随兄辈挚友
许章衡、谭保赤等三人绘制抗
日连环画,配以文字,针贬时敝,取名《大众壁报》,贴于当衢,很受群众喜爱。刊至第三期,
触犯当局,被国民党政府派人撕毁,随即禁止。
1939年(己卯·民国二十八年) 十七岁
春,加入群众救亡团体《大中文化社》,任专职干事,住社工作。
夏,《大中文化社》社址遭日机炸毁,社长陈政华随地下党员许高卓赴陕北,《大中文化社》解散。
秋,加入《江流剧团》,参加演出《蜕变》及抗日救亡的短剧多种,赴乡下巡回演出。
1940年(庚辰·民国二十九年) 十八岁
年初,《江流剧团》被国民党县政府解散。时两阳中学已迁邻县阳春。
二月,赴阳春春湾松柏山区复学,并于临时校址旧祠堂两相对峙的两面高墙上制作巨型壁画,
各题名《日寇暴行》、《问良心,你也应该知道怎么做》。
秋,因不喜山区闭塞,停学。受邀至阳江织篑镇奋兴中学附小执教。小镇古朴优美,教余
画下大量写生作品。
1941年(辛巳·民国三十年) 十九岁
春,广州市内各中等学校与邻近沦陷区中等学校合并,成立中枢临时中学,设址恩平,随即
转学至恩平。
1942年(壬午·民国三十一年) 二十岁
母亲去世,至痛。
夏,毕业于中枢临时中学。秋,受聘至阳江笏朝乡村小学任教,作远行学习艺术之准备。
1943年(癸未·民国三十二年) 二十一岁
5月,赴重庆。取道阳春、广西、贵州,沿途几经日军飞机轰炸,盘缠告罄,月余始达。8月,
于众多考生中以第一名
考入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
1944年(甲申·民国三十三年) 二十二岁
继续国立艺专西画科学习,升二年级。新任校长潘天寿。
1945年(乙酉·民国三十四年) 二十三岁
抗日战争结束。
秋,入林风眠画室。同学有陈泽浦、谭训鹄、梅先芬、刘颐涌、谭雪生、徐坚白、罗汉武、
席德进、任元良等。与刘予迪、
陈泽浦、刘颐涌、梅先芬、席德进组织 “西画研究会”。随程曼叔学法文。
1946年(丙戌·民国三十五年) 二十四岁
6月,毕业于国立艺专。
秋,执教广东省立艺专。
1947年(丁亥·民国三十六年) 二十五岁
8月,因不满校方开除进步同事,遂辞去省立艺专教职,赴杭州,借居于西湖卧龙桥畔之郭庄,
再学于林风眠先生。眠师
与之常相过从,畅谈艺术。
1948年(戊子·民国三十七年) 二十六岁
暑期,于西泠印社茶亭,眠师邀其任助教。9月,受聘国立艺专,协助林风眠画室工作。
开始新的艺术探索与实验。
是年作品有:《林风眠像》、《蒂娜》、《兰衣女像》、《女同学》等。《蒂娜》为林风眠先生
所赞赏,挂于林宅客厅直至1977年眠师赴港定居。
1949年(己丑) 二十七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月,杭州解放。9月,江丰、刘开渠、莫朴等接收国立艺专,开始招收新中国第一批新生。
主教一年级第三班素描,月余,调教第一班。是年创作《黑衣女像》。
1950年(庚寅)  二十八岁
国立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5月,与同为杭州国立艺专毕业的低班同学凌环如结婚,主婚人为林风眠,证婚人为刘开渠,
介绍人为邓白。
9月,晋升为讲师,受派遣赴苏州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
是年画《干部与农民》、《新朋友》。新作与《黑衣女像》被指为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典型,
俱受批判。
1951年(辛卯) 二十九岁
1月,政治研究院学习结业,2月,调任青岛山东大学艺术系。大女苏凌生。
是年画《拟古风的肖像》。
1952年(壬辰) 三十岁
上海美专、苏州美专与山东大学艺术系合并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刘海粟任校长,
臧云远任副校长,校址设于无锡。
暑期,全家应林风眠邀,赴杭于眠师家居一月。9月,迁无锡,11月,二女苏青生。
12月,华东艺专成立。任讲师,创作教研组副组长,授二年级创作课。
1953年(癸巳) 三十一岁
1月,带学生下申新九厂。
10月,与系主任俞成辉赴苏州太湖东、西山,为创作教学选择深入生活基地,
随即与创作教学组长高孟焕分别带领二、三年级学生百余人赴东、西山进行教学月余,
此为近二十次旅居太湖地区写生作画之始。
是年,画《黑媛》。
1954年(甲午) 三十二岁
3月,又和俞成辉、高孟焕东山选点。5月,与俞带二年级学生赴西山石公。11月,
与张仲则等到东山白沙写生。
是年林风眠与关良至无锡写生,师生又聚。创作《节日试新衣》、《无锡近郊的残雪》、
《海滩》、《太湖》、《菜花》等。
连环画《海马》由新美术出版社出版。
1955年(乙未)  三十三岁
1月,作品《雪》、《夕山》参展。5月,赴无锡东亭教学。7月,和毕颐生、徐近慧赴
北京参加全国美院油画教学座谈会。
马克西莫夫主持会议,推出“苏派”画法。
是年画《穿维吾尔族服装的少女》。单幅画《节日试新衣》、《无锡近郊》出版,
作品《太湖》刊于《美术》第12期。
1956年(丙申) 三十四岁
华东艺专任教。
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年,回故里写生。《海滩》之一、之二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单幅画。
1957年(丁酉) 三十五岁
反右运动。
6月,带学生赴太湖东山陆巷写生。10月,儿苏为生。
1958年(戊戌) 三十六岁
华东艺专迁南京,改名为南京艺术学院。
随校至南京执教,住水佐岗。
1959年(己亥) 三十七岁
    南京艺术学院任教,搬住青石村。
1960年(庚子)  三十八岁
是年被评为南京艺术学院先进工作者。
参加中国美协江苏分会苏北写生团赴连云港等地作画多幅。作品《带徒弟》参加全国美展,
并发表于《雨花》第9期。《书记送饭到田头》参加江苏省油画展,发表于《美术》第12期。
1961年(辛丑)  三十九岁
是年继续南艺任教,迁居劝业村28号。
画《打草席的苏州农村妇女》、《老农民》、《农妇和她的孩子》。《书记送饭》刊于《美术》。
1962年(壬寅)  四十岁
陈之佛逝世。
参加江苏美协分会组织的油画创作组赴苏北东海县深入生活,创作《苏北姑娘》、《水乡之晨》、
《童年》等。《富饶的海湾》参加全国美展于北京展出。八幅作品参加于上海举行的
《江苏油画风景展》。《海岛气象站》刊10月《解放日报》。
1963年(癸卯) 四十一岁
春,参加江苏美协分会组织的油画创作组赴苏南宜兴、吴县等地写生,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
《太湖渔港》、《槐花》等。作品《江南秋熟》、《书记送饭到田头》入选《人民公社之春》
大型画展全国巡回展出。《江南秋熟》发表于《人民日报》。是年,林风眠赴黄山过宁,
师生一见,眠师赠自行车一辆。
1964年(甲辰) 四十二岁
农村“社教”运动始。
10月,随校在涟水县参加社教运动,不久,奉命调回南京参加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美术工作。
是年,画《公社风光》。《苏北姑娘》参加全国美展。《江南秋熟》发表于《美术》第2期。
《苏北姑娘》发表于《EVERGREEN》第3期。
1965年(乙巳) 四十三岁
3月,《油画小辑》(苏天赐专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入《江南秋熟》、
《春风又绿江南岸》、《桃乡行》、《渔港的傍晚》、《沸腾的高炉》、《黄海渔民》、
《送饭》、《无锡近郊的殘雪》、《鸡冠与菊花》等油画作品十幅。
秋,赴海安县参加社教运动,不久又奉命调回南京参与制作大型主席像工作。
是年画《人民的好干部》。
1966年(丙午)四十四岁
文化大革命始。
9月,抄家,“黑衣女像”及林风眠来信被抄走。
1967年(丁未)四十五岁
在校参加运动。
1968年(戊申)四十六岁
罗尗子死。
10月,去城郊长江公社参加“斗、批、改”。
1969年(己酉)四十七岁
南京艺术学院更名为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军宣队”进驻。
于洪泾大队参加劳动、学习、创作,画主席像、挖防空洞。
1970年(庚戌)四十八岁
1月,画《大桥》。5月至8月,在江浦农场劳动。
1971年(辛亥)四十九岁
    继续劳动、学习。
1972年(壬子)五十岁
劳动、学习、画主席像。
1973年(癸丑)五十一岁
4月,汤泉农场养猪25头,由徐绍友协助做清扫工作。
为完成画“长江大桥”的任务,与张华清、杨培钊和冯健亲赴镇江、上海写生。
1974年(甲寅)五十二岁
在丁楼公社。日记中记:参加劳动、政治活动、忆苦、批林、批“三经”、出大批判专栏、
写墙面大标语以及画“英雄谱”肖像数十幅。
是年,画《打谷场》等。
1975年(乙卯)五十三岁
有感于“四人帮”的横行,写七言《松毛虫》诗,诗曰:
蠕动毵离屈复伸,慢条斯理称山神。
森森不语蒙毒刺,出其不意暗伤人。
百年树得千嶂碧,宵屑滋繁无复春。
终殄汝辈无余类,松花点翠复芳芬。
4月,带学生赴太湖东、西山写生,住农家。寄贺夫人凌环如生日诗:
二十五年共苦甜,历历云烟思不眠。
湖山遥隔传深意,猎取春光祝延年。
同时寄插队的大女苏凌诗:
山道迷离晓雾中,起伏迂回境不同。
登临切切思冬子,险峰处处映山红。
又给插队中同时学音乐的二女苏青诗:
      耳畔犹余“云雀”韵,归日当闻“小放牛”。
良师咫尺多聆教,谱曲千章期千秋。
以退为进途多蹇,风云易变慎良谋。
人生贵能重抖擞,长征道上勿淹留。
10月,赴东海、桃李、黄川、墩尚、刘庄、赣榆、茗南等地开门办学三月,画粮站、
粮山、草堆,仓库、马车等,每日不止。
11月,画《黄川丰收》草图,完成《丰收图》,12月,构思《斜阳似火》。
是年画《红瑶姑娘》、《花瑶姑娘》等。
1976年(丙辰)五十四岁
文化大革命结束。
1月,由东海返宁。2月,继续开批判会、学习、劳动、画主席像。3月,赴江阴、
抵黄山,再由常州返宁,得画多幅。
4月,为创作《渡江》,又赴彭泽、马当、安庆、枞阳、狄港、板子矶、无为,
沿渡江路线寻访史实与人物。5月,《渡江》、
《占领》稿初步完成。6月,画《过大江》草图。7月初,至徐州,于淮海纪念馆收集
文字材料和图片资料。
8、9月间,为画《渡江》往来于学校与美术馆之间。为避地震常露宿草场。
10月23日,参加“粉碎四人帮”庆祝游行,经珠江路至鼓楼广场,绕几周,拍电视归。
11月,构思《长缨在手》,为画《伟大的决策》去三汊河画江、船。
12月,为部队画《华主席登上了天安门》。31日去美术馆修改周总理像。
1977年(丁巳)五十五岁
1月2日,画《青子》。
21日,受铁道部委托,为装饰地铁北京站等赴南方各地写生。与徐明华、陈世和、赵绪成、
张华清、李华英、张延同行,
经上海、杭州、肇庆至梧州、阳朔、安坪抵桂林,3月22日返宁。在杭期间与刘苇、杨作友、
马玉如、舒传熹、全山石、王德威、汪诚宜、黄以复、林康华和尹小曼等人见面,访邓白。
8月10日,赴沪至南昌路访林风眠师。11、12日与金明玉再访眠师,在眠师家长谈。
22日赴北京参观展览并访友一月。参观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故宫明清绘画展、天文台
与长城等,去法海寺看壁画,观赏中央美院藏临摹苏俄油画及图书、北京图书馆藏画册等。
于吴冠中处观画,访问周令钊、黄永玉、许麟庐,会李松石、周祖泰、谢家声、裘沙、彦涵、
司徒杰等。
10月1日,画《长城》。与彦涵、裘沙同进晚餐,晚观焰火。
11月,为装饰地铁画海,又与冯健亲南赴厦门、樟州、汕头,抵广州时阿谭接,访黄笃维、
黄安仁、关山月,观粤剧,兴致颇高。重返故乡,见旧友、访母校。
是年创作《大海》、《南海渔港》、《新篁》、《漓江雨》、《井岗》、《弯弓射日到江南》等。
创作《江上长虹》参加江苏省油画展,为江苏美术馆收藏。
1978年(戊午)五十六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元旦,居三亚,月底返宁。
4月,寄出为装饰地铁的画《韶山》、《海》、《太湖》、《渔港》、《漓江春雨》共五幅。
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有沈行工、方冰山、王靖国三人。
11月,与李新带76届工农兵学员赴连云港,分新浦、宿城、高公岛三个点巡回教学,作多幅
风景及人像写生示范。
画《初访黄山》、《深秋的山谷》、《山村》之三。
12月,抵杭,于浙美看资料,去孤山画《秋天的湖》。
是年晋升副教授。画《山溪从镇边穿过》;画《云台夕照》,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油画风景静物画展。
《漓江春雨》、《大海》发表于《南艺学报》第2期;《漓江春雨》刊《江苏画刊》第2期;
《弯弓射日到江南》参加江苏省美展。
1979年(己未)五十七岁
俞剑华逝世。
春,携研究生三人、助教一人赴上海、杭州等地查阅美术资料,并沿富春江、瓯江南下温州、
雁荡写生。作有《富春江的早春》、《富春晨渡》、《瓯江新绿》、《富春江畔》等。后二幅载入
《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途经杭州,思念眠师,忆当年旧诗句,重写《双湖引》二首:
(一)
朝云举天醒,春草随意青;
未尽华年梦,登山读云影。
吴宫唯绿藓,越地紫烟浅;
云深孤雀唱,山高花欲燃。
千帆逐波去,何得探青莲!
(二)
白水绕桑田,春山泛紫烟;
湖光侵绿野;云飞阔碧天。
隔水遥相望,湖海可相连?
把笔风烟过,不堪忆当年。
11月14日,赴黄山、齐云山、杭州、天台、温州洞头岛等地写生。画《山林》、《山村》、
《秋天的湖》、
《玉屏初雪》、《黄山风雪》、《黄山之秋》、《海风》等。
是年,《黑衣女像》由李国杰从垃圾堆中寻回。
《南海渔港》江苏美术出版社印单张年历。《繁星满天》参加江苏省美展,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秋林》、《海》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6开单幅画,载入《油画写生》专辑。
《弯弓射日到江南》发表于《江苏画刊》第5期。 
1980年(庚申)五十八岁
年初,画《东海夜泊》《苏南初夏》、《黄山晴雪》、《新篁》、《故乡的回忆》等。
春,赴苏州东山写生。
6月,由江苏省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共同举办《苏天赐油画展》,展出作品70幅。
刘海粟为画展题词:“源于自然,胜于自然,斯为美”。
是年,任美术系副主任。当选为江苏省文代会常委;画《冬日的鱼塘》;《江苏画刊》
第1期专题介绍《苏天赐油画》,选用作品十一幅;《繁星满天》发表于《江苏画刊》第3期;
《云台夕照》刊于《美术》第12期、《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美术卷。陈积厚撰
《在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迈进——谈苏天赐油画的艺术风格》刊《南艺学报》第2期。
1981年(辛酉)五十九岁
年初,画《江南三月》、《洞庭红》。
2月25日,开教研组会议,观摩稿子。写研究生评语。
3月20日,赴合肥,参观“青年得奖作品”展,访鲍加。
4月1日,赴广西侗族地区及广东阳江渔港写生。行前于沪上买纸,杨学昭接。去电刘宇一,
电文曰:“久居不出,碌碌事如囚栅。骤出,又疲钝。春光已显,而未见其媚,心灵有如沉睡,
兀来复苏”。可见当时心情,正待挥洒。游历侗家、桂林、阳江经湘返宁,一路画作颇丰、
所记感触文字,文采斐然。
9月,参与一系列迎新、筹备校庆及创作事务。
10月,审研究生论文及画作,参加研究生答辩。接待来访的日本爱知艺大代表团和波士顿
20世纪艺术部主任。
18日眠师81岁诞辰,寄小寿星示贺。25日访刘海粟。
12月5日,听二女苏青毕业音乐会。16日,参加鼓楼区人大会议,布置系内期终工作。
是年,《漓江春雨》、《大海》、《瓯江新绿》等九幅作品刊于《画廊》第4期。《江南二月》
刊《南艺学报》第2期。《秋雨》刊《雨花》第6期。
1982年(壬戌)六十岁
是年,晋升正教授。
2月26日,赴沪参观《美国西部画展》。27日抵渝,于四川美院出席全国艺术院校
创作教学座谈会,观川剧“贵妃醉酒”,又游北山、大足,观石刻艺术。
春,赴太湖地区写生。
4月,赴京观《韩默画展》。
5月12日,宴莫朴。
7月,访刘海粟,又访颜文樑。
9月25日,为三年级学生讲课,题:《打开创作的窗口》。
10月,为校庆美展赴苏州周庄、上海写生。
是年画《碧螺青青》、《壮家姑娘》、《侗家姑娘》等。《苏天赐油画选》由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3年(癸亥)六十一岁
3月20日,吴冠中来访,聚旧、看画,共进晚餐。
夏,带领二年级学生赴敦煌、吐鲁番等地写生。
12月22日,给裘沙信,谈去苏北、吕泗渔场的画事。
是年招研究生丁方、王浩辉。
画《织地毯的新疆姑娘》、《庭院荫荫》。创作《诗的沉醉》参加江苏省人物画展,
获一等奖。论文《林风眠的绘画艺术》刊载于《艺苑》第4期。《诗的沉醉》为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1984年(甲子)六十二岁
2月20日,为研究生和四年级学生作《艺术的造型问题》讲演,介绍拉斐尔、莫迪格兰尼、毕加索。
3月2日,访刘汝醴。
3月,至苏州写生,画《早春》、《湖边》、《梅林》。31日,画杜鹃花,题诗贺凌环如生日:
年年此日山花开,
瘦绿肥红透地来,
湖光百里渡鸿跡,
春风不令朱颜改。
8月29日,迁家至黄瓜园1幢505室。
10月4日,为油画三年级同学讲课。27日赴北京、沈阳参观画展。
是年创作《新篁》,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1985年(乙丑)六十三岁
春,居苏州西山一月。
4月4日,由沪至昆明,14日到景洪,观泼水节、画《傣女》,18日至漫厅,画《竹》与
《黑心树林》。19日,随玉坦渡江画《玉香》,又访民歌手张哈,留午晚饭。20日画
《两位傣家姑娘》,又画《一头象》。夜观晚会。
23日抵勐仑热带植物园,绕园巡视,兴趣颇高。24日江边成画一幅。25日去原始林区,
密林神秘多老藤,画棕榈。
26日至寨子画傣女。27日借车又看森林,遇傣人运鼓。28日回景洪,访左少华、玉管。
5月7日,抵成都,游武侯祠、花溪杜甫草堂,11日达九寨沟,12日去长海、五色池,画
《瀑布》、《松林》。
13日画《镜海》、《五光海》。14日又画《镜海》与《孤松》。
15日画《桦林》,入山遊藏寨,至诺日浪瀑布下观石崖。
16日独自入沟,经宝镜岩、芦苇海至火花海,画《瀑布》,遇雨归。
17日去黄龙,18日抵松潘,外出写生遇暴雨、雪、雹,归时滑倒。19日抵成都。23日返宁。
5月26日,与许幸之叙。
秋,在北京见赵无极,观《赵无极画展》。
是年画《灼灼其华》等。
1986年(丙寅)六十四岁
4月7日,与崔锦钧卧铺抵祁门,画《茶山》、《桥》。11日去黟县,12日到际联,登山遇雨,
画《南湖》。13日返县城,在阳台画屋顶。14日画《漓江》一幅送人,午后抵屯溪,游老街。
16日车至小龙山作画一幅,晚与崔接丰一吟。17日三人游老街,画《街景》,
19日由荘家汉送行,回宁。
是年与张华清一起招收研究生6人,有周一清、陈少立、钱大经、孔新苗、王志明、温小泉。
1987年(丁卯)六十五岁
1月20日,受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派遣,赴巴黎考察艺术。
24日,参观罗浮宫。
2月3日,参观现代艺术博物馆,晚赴司徒立法式家宴。17日访问朱德群。
3月3日,赵无极来住所,观赏《漓江》、《夏》、《竹丛》等作品,盛赞风景画,
认为“比过去的人物更好,更自由”。
赵自驾车同至《福寿居》午餐,午后游巴黎中心地区,又赴赵宅观画谈画至很晚。
10日,吕霞光函邀凌环如访法。
4月2日至12日,于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画展。艺术城主席布鲁诺夫人与熊秉明、吕霞光、
朱德群、江大海、杨光素等旅法画家,驻法文化处田建华、溪湖华及在法的汪诚一、
孙景波、刘秉江、王雪青等参加预展。熊秉明、吕霞光称赞作品“非常优雅,有诗意”。
法国报刊报道个展盛况并给予很高的评论。
在吕霞光画室工作,为故去的吕夫人画像。《吕霞光夫人像》为吕霞光收藏。
画《傣寨》、《圣母院》、《太湖山村的早春》、《法国姑娘莉莉》、《菲勒浦桥》、
《马利桥》等,为布鲁诺夫人画像。
《布鲁诺夫人像》、《太湖山村的早春》为布鲁诺夫人收藏。
5月24日,应邀访熊秉明乡村庭院。
6月,画《秋》、《杜米尼勒湖》。8日画《巴黎圣母院》。21日陪同肖锋访朱德群,
22日再访吕霞光。26日画《法国小姑娘》。
7月8日,访司徒立,谈具象表现主义。
8月4日,夫人凌环如抵法。13日参观《独立美展》,登埃菲尔铁塔观巴黎城景。
9月8日,参观《司徒立画展》。10日,于枫丹白露与吕霞光采蘑菇至晚8时归。
13日,画《霞光山庄》,
27日,画霞光山庄松林,28日返巴黎。
10月1日,赴枫丹白露吕霞光别墅庆国庆。7日,偕夫人座火车至马赛,又去尼斯、斯特拉斯堡、
莫洛哥、蒂蓉等地参观博物馆,
16日返。
10月22日回国,途经香港,天德兄嫂从台湾来港,兄弟相见,已阔别30余载。
25日,前去探望恩师林风眠先生,师生见面,相叙甚欢。28日又访眠师,谈至深夜。
11月1日,回故乡阳江。3日,应邀为阳江县文艺界百余人作“巴黎艺术见闻”报告。
5日,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师生作
“介绍巴黎艺术”讲演,放幻灯片300余张。
12月,为南艺学生作“巴黎的艺术”系列讲座。
是年,《海子之春》等四幅刊于《艺苑》(美术版)第1期,《山花》等八幅收入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油画选辑》第12期,《春》、《新篁》收入中国漓江出版社、
日本赞交社出版的《名家画桂林》。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世界美术画库》丛书撰写的
《莫迪利亚尼》出版。
1988年(戊辰)六十六岁
颜文樑逝世。刘汝醴逝世。吴大羽逝世。
春, 撰写《林风眠先生的艺术教学》一文。
4月4日,赴上海参加《林风眠先生画展》开幕式及座谈会并发言。8日赴杭州参加
中国美术学院校庆。其间就当年有关问题写《答记者问》。
5月,改画《雁荡春泉》、《霜叶》、《幽谷》。
夏,完成《烟雨漓江》、《丛竹》、《太湖早春》。
秋,撰写《巴黎散记》、《忆自巴黎的絮语》等文章。稍后赴皖南写生。
年底作《皖南之秋》。
是年论文《巴黎散记》刊于《艺苑》(美术版)第2期及89年第3期。《女青年像》收入
中国艺术研究所审编《中国油画1700—1982》,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9年(己巳)六十七岁
长兄苏莲舟(天乙)去世。
春,创作《皖南霜色》、《屯溪》、《九寨沟》、《秋湖》、《侗笛》、《霜叶》、《早春》、
《秋艳》、《湖岸》等。
撰写《真挚与执着》、《林风眠》。
夏,作《皖南秋雨》、《霜晨》、《春风荡过太湖》、《皖南霜叶》、《霜天》、《丝绸之乡》、
《玄武湖》、《鸡冠花》、《太湖之春》等。
秋,招蒙古族研究生阿斯巴根。为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
年底,赴黄山、婺源、屯溪写生。
是年,被江苏省教委评为高校优秀教师;
作品《早春》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忆自巴黎的絮语》刊《江苏画刊》第1期;为李新画写序,刊《江苏画刊》第10、11期。
裘沙撰《沉寂的天才——记我国著名油画家苏天赐教授》一文,刊于
《CAAC INFLIGHT ICTORIAL》第5期。
1990年(庚午)六十八岁
春,赴苏州写生,作《富春早春》、《丝绸之乡》、《丁香》、《太湖鱼池》、《紫色的山花》、
《古杏新萌》、《鱼塘》、《春雨漓江》等。
改《农妇和他的孩子》、《织地毯的维族姑娘》、《十月的农村》、《编芦席》、《海》、
《傣女》、《银杏》、《绣》、《侗家》、《试笛》等。
6月,课堂画《人体》,参加作品评分与毕业生答辩。
7月画《桃花丛中》、《人体》、《天籁》。
8月画《秋魂》、《秋水长天》。
9月画《太湖之滨》、《秋渚》、《皖南秋山》。
秋,桂林、广州等地写生。
是年,作品《雨后秋江》参加在京举行的首届油画风景画展,刊于《美术》第8期、
《中国油画》第1期和《中国首届风景油画邀请大展》画册。撰长文《回首仰望高峰》
刊《美术》第2期。
1991年(辛未)六十九岁
林风眠逝世。
年初,作《阳朔》、《春雨霏霏》、《漓江》、《丛竹》、《春郊》、《桃山》、《山花》、
《太湖抽水站》、《双篁》、《湖边春色》、《漓江》、《霜晨》、《三月侗歌》。
春,赴苏州太湖地区写生,作《富春早春》、《丝绸之乡》、《丁香》、《太湖鱼池》、
《紫色的山花》、《古杏新萌》等。
8月12日,林风眠师在香港逝世,发唁电至香港眠师义女冯叶深表哀悼。
秋冬期间,游皖、鄂、湘、桂、粤,于张家界、索溪峪写生。画《秋魂》、《秋水长天》、
《太湖之滨》、《秋渚》、《皖南秋山》、《湖滨桑堤》、《桃村》等。
是年,作品30幅应邀于台北展出;《漓江》、《映山红》刊于台北《雄狮美术》第7期;
《紫色的山花》、《村头春意》等七幅刊于台北《艺术家》第7期;《侗家姑娘》、
《归渔》等五幅刊于香港《收藏天地》第7期。撰《梵高的艺术》载2月21日扬子晚报。
《林风眠论》由浙江美术学院编辑出版。
1992年(壬申)七十岁
1月,获优秀研究生导师奖,于省文联参加油画座谈会。
年初,画《漓江》、《张家界之秋》,为阳江市政府题字《碧青楼》。
2月6日,携夫人凌环如、二女苏青飞穗,又到深圳,12日返广州住仙泉酒店,画 “木麻黄”等。
同阿谭访黄安仁、黄笃维,顺探黄新波夫人及廖冰兄。17日画《大丽花》,后又赴宁春、
顺德、深圳、珠海、广州等地参观写生。
3月20日,撰研究生班作品展览《前言》。连续数日看阿斯巴根论文。30日,参加研究生班
结业座谈,参与筹划校庆画册。
4月1日,赴苏州参加《水乡画展》开幕式,兴致颇高。当日记:“风和日丽,租车游岛,
迭见佳境,始识庐山真面目,
略近四十年前之‘梦境’,消夏湾,虽无郁郁之针树繁花,
倒也窈窕清丽,湖边桃堤,如火龙临镜,别有意趣”。
画《黄色的花》、《郁郁春风》、《湖滨》,撰文《胡善余》。
28日,二哥天德来宁,兄弟又聚,陪同游览南京城与杭州西子湖。
6月,为阳江文化馆写年表、抄录画集自序、编画集目录、照片等。
夏,画《秋色》、《鱼塘春色》、《湖边》、《墙外春光》、《山村》、《漓江》、《春》、
《紫薇》等,参加文代会预备会。
秋,画《春》、《索溪峪》、《湖畔春风》、《春色无边》等。赴沪参加胡善余先生画展,
并于研讨会发言。
10月1日,赴广东阳江参加“关山月、苏天赐、黄云画展”揭幕式剪彩,故乡旧地重游,感慨颇多。
冬,画《郁郁春风》、《秋苇》、《芦花》、《湖畔》等。
1993年(癸酉)七十一岁
1月,参加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2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3月,赴沪参加《郑为画展》开幕式,并撰写《郑为画境》刊于3月4日《解放日报》。
4月,赴杭参加“林风眠艺术研讨会”,访眠师故居。归程转赴太湖东山写生。写悼许章衡文。
8月29日,应德国TTT艺术协会之邀请,参加由中国文化部组团一行画家闻立鹏、艾轩、
王怀庆等共10人,赴德国海姆巴赫国际艺术节,随团举办画展于海姆巴赫,
与西方艺术家作交流。又去柏林、德累斯顿、波恩等地访美术学院、博物馆,9月30日归国。
后于南艺作“访德讲座”。年底,作《桃花》,改《秋华》、《春晖》等。
是年,作《鱼塘边的小屋》、《人体》、《蔷薇》、《春》,
完成创作《紫色的山花》、《山道弯弯》、《漓江》、《春朝》、《太湖之春》、
《雨后秋江》之二、《春晴》等作品;
《中国油画的先驱——林风眠》一文刊于《中国油画》第3期;
《苏天赐画集》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秋艳》、《鸡冠花》、《湖中小屋》、
《高地之秋》等7幅作品展于广州中国艺术博览会。
1994年(甲戌)七十二岁
刘海粟逝世。
3月,参加东航组团游海南、昆明、西双版纳与桂林等地。
春,赴太湖三山岛写生。
11月,应新加坡亚洲艺术家画廊之邀请,于“河畔艺术中心”举办个展,展油画作品60幅,
刘抗夫妇参加开幕式并剪彩。后顺访马来西亚艺术学院。
是年,招研究生金捷、宋备。作品《太湖鱼塘》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
1995年(乙亥)七十三岁
春,完成《复甦的湖山》。
3月22日,应邀赴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画家谈国外画坛”作讲演。
4月1日,一行九人赴苏州写生,电教室随行拍摄教学录象。
6月,冯建亲邀看组画《黄山》。在学院相关会议上提出对研究生的要求:扎实的造型基础,
严格的治学态度,真诚的审美感情,大胆的探索精神。
夏,画《漓江》、《江山清风》、《秋韵》、《春风又绿江南岸》、《紫薇》、《太湖雪》、
《金凤》、《秋云》、《雪韵》等,
《金凤》为北京政协新大楼约稿。
11月10日,访日本,为与名古屋艺术学院交流项目,同行有张永等,访问东京、名古屋、奈良等地。
15日,于名古屋艺术学院举办小型交流展,展出作品《雨后秋江》、《索溪》、《高地之秋》、
《人体》、《黄玫瑰》、《樱花》等。
并作《路在我们的脚下——中国油画之旅》讲演。
20日归国。
是年,改《梅林簇拥山庄》,画《高地之秋》、《春风》、《黄山南麓的金秋》、《齐石山》、
《黑色的房子》、《太湖山居》等。与赵无极、朱德群、吴作人等十人同聘为“中国油画学会”顾问。
1996年(丙子)七十四岁
莫朴逝世。
1月28日,为研究生讲《中国油画史略》。
2月5日,金尚义来访,谈眠师故居、纪念馆捐资问题及《林风眠年表》等事。
春,赴太湖东山写生,得画4幅。
5月21日,接张祖英电话,谈吴大羽研讨会及肖像画展预约事。25日,台北钟林森来访。
7月30日,唐大禧来访。
11月5日,赴沪、苏州东山、木渎写生。19日,会见里昂法中友好协会会长杨宁钧女士。
12月7日,学院设宴庆《苏天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
是年,画《孙中山》、《秋雨初歇》、《春山》、《绣球》、《湖山初春》、《插队》、
《塔村之秋》、《皖南秋》等。
作品《雪韵》参加第一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1997年(丁丑)七十五岁
吴作人逝世。
年初,被“97香港回归艺术大展”执行委员会聘为“顾问委员会顾问”。
3月,画《林风眠》,拟眠师画像题:“林风眠,生于世纪之初,岁逢庚子”。
4月,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自1948年后首次公开参展的《黑衣女像》
倍受赞赏。评论界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充满东方情韵”。
夏,赴沪于刘海粟美术馆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庆祝香港回归“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展”
揭幕式及研讨会,展出作品《不冻的溪流》。
10月,3日宴朱伯雄。14日接邵大箴函,信中谈出版《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苏天赐》一书事。
17日咳甚,二女苏青陪去医院。
10月23日,受美国巴尔的摩淘森大学的邀请,携夫人凌环如赴美,于巴尔的摩淘森大学艺术中心
讲学并展出作品二十幅。
24日,由外甥女钱曼娜、肖堉胜夫妇陪同参观华盛顿近郊秋色。又赴纽约,钱大径夫妇陪同
参观大都会博物馆等。
26日,至洛杉矶,与谭雪生、徐坚白、刘予迪等老同学相聚,同游大峡谷。27日归国。
30日,接受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采访。
秋,撰成回忆当年国立艺专往事《黑院墙》一文。
是年画《林》、《雪中池塘》、《春水》、《水仙》、《新篁》、《太湖远眺》、
《丁香》等;《我的回顾》刊《艺苑》(美术版)第3期。
1998年(戊寅)七十六岁
1月,完成《故里与期待——观赏〈草垛系列〉的感想》,画《幽篁》、《春山》,修改
《水边幽篁》。
2月,改旧作《乍雨还晴》《甪直》《漓江》,《山村春色》。
24日去南山宾馆参加油画学会成立大会并参加座谈。会后自记有感:1、中国传统审美观对
后印象画易接受,而对古典轻视是事实。2、西方科学是分析研究,深入观察,探求原理。
中国的感悟,方法虽异,其目的则同:掌握规律。3、苏轼的非形似说发展到元明清文人画,
与后印象的兴起相同,是同一种视觉方式的发展规律。
3月底,修改完成《我的历程》稿,《我的历程》、《编年》及画照100幅寄交邵大箴。
4月6日,赴太湖东山写生。
10日抵杭,访舒传熹。11日与万励、何怀硕、刘国松等参加中国美术学院“20世纪美术
大事研讨会”,又参加油画系联谊会。
12日,向中国美术学院党委重提建立“林风眠纪念馆”建议。14日寻访眠师故居。16日赴沪,
17日至刘海粟美术馆,又访袁湘文、郑为。19日返宁。
8、9月,于北京观展、作画。10月赴苏州采风。
11月5日,应邀于上海参加《赵无极回顾展》开幕式,并出席法国使馆的庆祝酒会。
是年,画《漓江》《秋渚》《霜晨》。以水调油画作《春》、《湖滨》。
 作品《水边的幽篁》参展“`98中国国际美术年——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
并受文化部之聘,为该项展事之艺术评审委员会委员。
《故里与期待——观赏〈草垛系列〉的感想》刊《艺苑》第2期。
《深思熟虑的选择——冯健亲的油画〈黄山系列〉》刊《美术》第8期。
1999年(己卯)七十七岁
2月5日,迁居黄瓜园7幢1001室。购腊梅、桂花、茶花。
3月,《自述》稿成。
4月,赴苏州东山写生。画《山窝里的春天》等。
5月,参加“中国艺术名家澳门写生团”赴澳写生。
夏,画《杜鹃》、《镜海双虹》、《澳门天空》。撰写《林风眠论》,赴杭商讨林风眠故居
修复等事宜,捐林风眠作品《卧龙桥》
置于故居。
9月12日,应内侄凌德麟邀赴台访亲,会见天德二哥及在台的国立艺专老同学任颂化、何明续、
王修功等。作品60幅展于台北卡门国际艺术中心。返沪后应邀于上海戏剧学院参加国立艺专
41届同学会,与海外校友相聚。
作品《双虹》参加“共庆澳门回归祖国——艺术大展”于北京、澳门两地展出。
11月12日,去信裘沙,谈眠师纪念馆揭幕及研讨会事,并邀其出席。
冬,赴杭州、上海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学院等共同举办的“林风眠百岁诞辰纪念活动”。
论文《“摸索”——林风眠的宣言书与墓志铭》刊载于《林风眠与20世纪中国美术》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作品《春雨》应邀参加由文化部举办于香港举行的
“中国当代绘画书法作品展”。
冯健亲撰《油画·中国油画——谈苏天赐的“保留”画题》刊台港《收藏天地》第22期。
2000年(庚辰)七十八岁
2月1日,去信傅辉,忆国立艺专学习风气及教育理念。
读郑重《林风眠传》,思潮廻涌,冥思不已,成诗二首。
春,苏州东山写生。
5月3日,于“玄武璇宫”庆祝金婚纪念日。
发函孙洁,谈“国立艺专旧址”建议。
7月,赴北京观画展。应《人民画报》“珍藏版”约稿,寄《黑衣女像》、《秋云》画照两幅及
肖像一幅。
夏,画《春阳》、《雪》、《雪地溪流》等。
10月,赴沪观《朱德群画展》、《20世纪中国油画展》、《卡特琳画展》。后赴汕头梅州参加
《林风眠百年纪念会》,于葛公岭参观林风眠先生故居。同时参加
“林风眠、李金发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暨研讨会”,论文《湖畔与山麓》刊于研讨会论文集。
是年,《黑衣女像》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画《水仙》、《葵花》、《春草池塘》、《春阳》、《雪》、《雪里清泉》,
修改《海姆巴赫的花园》、《春色》、《霜晨》、《秋江》等。
《春草池塘》、《.雪溪》、《春雨霏霏》参与“上海艺博会”;
《春雨》参加“赴香港绘画书法展”。《双虹》为澳门艺术大展收藏。
漠及撰《黑衣女像——苏天赐的肖像画艺术》刊《东南文化》第4期。
2001年 (辛巳)七十九岁
谢海燕逝世。陈大羽逝世。
春,画《春消息》、《山窝里的春天》、《梅花山》等。
3月底赴苏州写生,沉浸于春意之中,得画一幅。
4月12日,参加江苏美术馆《陈丹青画展》揭幕式及研讨会。
5月下旬,沿长江游三峡至重庆。
夏,咳甚一周,画《春天》、《春草》、《霜晨》与《春天的池塘》等。为吴维佳画作写“序”。
秋,画《晨雾》、《鸡冠》、《晨雾》、《野草》、《丁香》与《黄鸡冠》等。日记中自述
《丁香》、《黄鸡冠》已得心应手。
7月11日,应南京博物院邀,偕同夫人、大女赴南博,徐湖平院长设晚宴招待,席间商议筹划画展事。
8月19日晚,于“大中华”庆祝八十大寿。
10月27日,熊秉明夫妇来访,设宴嘉年华,作陪有吴为山、庄天明、陈同乐等。
11月底,拟撰《论林风眠艺术思想》,郑为来,留宿,与郑谈“林”文构思。
是年画《汉姆巴赫》、《庄园秋色》、《西德庄园》。撰《创作历程自述》。
《黑衣女像》、《秋云》参加“20世纪中国油画展”于北京、台湾、香港等地展出。《山窝里的春天》参加北京
《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
2002年(壬午)八十岁
熊秉明逝世。
2月1日,《信步与回眸——苏天赐艺术历程油画展》于南京博物院举行,展出作品80余件,
开幕式来宾500余人,中国美术学院领导代表学院为当年对苏天赐先生所做的不公正做法表示道歉。
同名画册同时发行,作品《池边》为南京博物院收藏。
3月12日,画展移至广州美术馆,同时举行“当代油画发展理论与苏天赐”研讨会,《蒂娜》、
《雪下清流》、《春雨》三幅为广州美术馆收藏。
4月,养龙山庄画室落成,搬入。
是年,完成《秋晴·南京植物园》、《烟雨漓江》、《秋水》、《春日随笔》、《莽》等。
作品《霜晨》、《春风》之三、《风景》等3幅入选“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文献与作品”。
撰《看吴为山速写有感》。
  冯健亲撰《关于苏天赐老师的写生》刊《美术与设计》第2期,
漠及撰《自然、艺术、生命——苏天赐的历程》刊《美术与设计》第2期。
熊秉明撰《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谈谈苏天赐的画》刊《美术》第7期。
《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苏天赐》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3年(癸未)八十一岁
居养龙山庄画室。
年初,由吴为山塑像两尊,为吴为山作油画肖像。
4月,画《梦里家山》,日记中自述:起意于去年十月于广州红棉盛开之时,
那种情景已60余年所未见。
夏,为沈行工画册作序。画《早春·汤泉湖》、《晓烟》,完成《太湖》、
《又是一年春草绿》、《清秋·汤泉湖》、《池边老树》与《古屋新装》等。
秋,应邀赴湖南益阳写生,作《沅江随笔》。
冬,应邀与子苏为赴皖南参加《山水梦境》写生活动,作《晨光》、《水天一色》等,
其后又受邀参加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建院75周年暨新校舍落成庆典。
12月下旬,赴北京参加全国第六届美术家代表大会。
是年,画《太湖》、《柳堤》、《绿坡》。《霜晨》、《谷底春风》参加
“中国当代艺术五十家画展”于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
《又是一年春草绿》参加“第三届全国油画展”。作品《杜鹃花》、《玛丽桥》被宁波美术馆收藏。
赵思有撰《苏天赐油画风景画的艺术特色》刊《美术研究》第3期、
《中国油画风景对传统山水画的借鉴——兼谈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苏天赐的风景画》
刊《美术观察》第3期、《苏天赐油画艺术风格成因研究》刊《艺术百家》第2期。
2004年(甲申)八十二岁
居养龙山庄。
1月5日,赴南京大学参加“美术研究院”揭牌仪式。
2月1日,去清凉门购兰花、仙客来。
4日,复湖南青年胡敬涛长函,谈学画的方法,如何发展,走哪条路等等。为陈碧山书
“沐蘭轩”、“明匠斋”,陈碧山书“苏公蘭苑”。
17日,因口腔、肠道不适,就医。
3月2日,查明罹患非霍奇金型淋巴瘤入住省肿瘤医院治疗。于5、6、8、10月多次入院医治,
渐趋好转。  
6月2日,南京电视台来访,“文化半小时”栏目约稿。
10月,于日记中自示:正酝酿新作。
11月16日,参加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
冬,南京东郊写生,画《秋林漠漠》、《朝阳》等。完成《曦》、《落木》、《虎皮兰和野草》。
是年,于病中画《初识洞庭》、《十里梅香》、《竹海深居》、《秋水》、《春水》、《曙光》、
《晨曦》。
《苏天赐——中国油画十家》合集与专辑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2005年(乙酉)八十三岁
居养龙山庄,作画,种花。
年初,读《资治通鉴》。受访完成《惠蓝访谈录》,
后名《万物于我,是借以坦示心灵的载体——苏天赐访谈》,刊《美术观察》第9期。
画《平林漠漠》、《春风漫步太湖》、《秋林向晚》、《小刘》等。
2月11日,接受电台采访,24日,新华日报魏长健来访,答问九题。
3月20日,冯健亲夫妇来访,取《小刘》画像。
4月20日,老友郑为去世,为其撰写挽联,云:
“艺海波澜,芜芳争茂,虽拥至情至哲,而无意竟逐。沉潜务得,遗篇灼烁。唯与清风明月,
须去照人间”。
28日,为阳江日报题“当代名人书画”。
赴沪参加上海《“春季沙龙”——中国意象油画展》并在研讨会上发言。
5月,读章利国《中西画家的文化眼光与艺术观照》一文,思考“意象油画”有关问题。
日记记:便血,频,不适。
22日 ,参加《靳尚谊画展》揭幕式。
26日,应曹意强约“自述”稿,费一周成,题名《画余赘语》,刊《新美术》第2期。
6月10日,日记记:“夜来服安眠,晨起不免昏昏,雨湿庭院,清新可喜,惜精神不济。
写《悼郑为》”。
7月26日,苏州王荣来访,为苏州爱德艺术学院作顾问并题词。
30日,书写“至善至美”。
8月5日,于怡华酒店庆寿。
夏,画《梅花山》、《秋云》、《春》、《新苗》、《新绿》、《菜花》、《育花》等。
9月7日,撰成《由一幅小画引发的话题》。11日,郭翔来拍录像。13日,王秉舟来访,
赠《苏天赐——中国油画十家》一册。
22日,龚云表来访,谈童年。
24日整理旧画,裁板,裱贴。30日改《两个苏州姑娘》。
秋,画大幅《雪》及《湖上春风》、《寒林漠漠》与《霜晨之五》等。
10月11日,赴杭州西湖美术馆举办《湖上春风——苏天赐油画作品回顾展》,展出作品100幅,
舒传熹、徐展黄、徐可润、
王流秋、金冶等出席开幕式,《林风眠像》赠浙江省博物馆。
11月16日,撰成《坚白之画境》一文。
11月19日,赴福建武夷山参加中德艺术家《意象武夷》艺术互动交流活动。画《九曲烟岚》、
《山庄临窗》、《溪边竹》。
24日,谢绝滑竿,手柱拐杖攀上最高峰。26日画成《万古相依》,晚,与德评论家一起观画,
畅谈艺术。29日,中德作品联展,
《万古相依》备受关注。
冬,南京博物院聘任为“高级顾问”。画《秋柳》。
    除夕夜,撰下《我心怀感激》短语,中有:“我有更多的感受,正等待去完成”句,
表示仍有许多事情要做。
2006年(丙戌)八十四岁
1月6日,始撰《我站在画布面前》。
年初,完成《春水之二》。《湖上春风》、《寒林漠漠》、《霜晨》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
《无尽江山——南北油画邀请展》。
2月28日,为阳江县题“苏东坡文化研究会”匾题。
3月,写“意象”提纲及《艺术主张》,画《汤湖春柳》、《冬日之湖》。
3月20日与27日,两次接受邬烈炎采访,阐述“中国油画”的发展以及个人艺术的心路历程,
并对“意象油画”进行了诠释。惜未能审阅成稿。
4月29日入院,于病痛中继续撰写《我站在画布面前》。
6月,出院。写病后悟语:
宁以十日之充实,获心灵之安宁。
毋令十年之虚渡,致自寻之烦恼。
续写并修改《我站在画布面前》。修改《冬日的湖》和《白色的芬芳》,为《秋云之二》加画红树。
7月,画《红玫瑰和红樱桃》,修改《春水》。续写《艺术主张》。
6、7月间多次入院,在病床上,读英国诗人蓝德的诗《生与死》,反复吟颂,十分赞赏。
抄录一份予夫人:
绿荫息影
偶读杨绛所译英国诗人蓝德小诗《生与死》,顿感弦音轻拨,甚合心声。原作立意高,
译文韵味好,因摘其前五句,改写后两句,
以作座右之铭。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暧
只要火苗还在
自有春晖满怀
7月25日最后一次入院。
8月25日下午3时(农历丙戌年闰七月二日未时),因病不治, 故于南京鼓楼医院。
新华社,《新华日报》、《杨子晚报》、《现代快报》、《新民晚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
先后发表苏天赐教授病逝消息。
全国各艺术院校、艺术团体、生前友好、学生纷纷给亲属发去唁电、志哀悼念。
8月29日,上午9时,于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苏天赐教授追悼会。
江苏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等政府机构、艺术院校和团体以及省委书记李源潮、
省长梁保华和苏先生亲友学生
敬献花圈志哀。参加追悼会者有高云、高以俭、言公达、徐湖平、吴为山、喻继高、徐明华、
朱葵、朱道平、周积寅、张华清、沈行工等南京及外地各界人士、生前友好及南艺师生八百余人。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主持追悼会,院长冯健亲致悼词:
“……
苏天赐先生毕生致力于油画的教学、创作与研究,积极探索油画的创新之路。在创作实践中,
他大胆地融汇中国传统绘画的形神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油画表现风格。他的作品既有
西方的坚实和缤纷,又有东方艺术的意境和灵动,在中国油画界独树一帜,成就卓越,
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影响深远,
为中国油画的创作、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编撰:李立新 ,
2007年10月11日定稿于南京艺术学院。资料来源有:《苏天赐艺术活动年表》;苏天赐先生著述及日记;苏天赐先生亲属、好友、学生回忆纪念文章。

 

 


 
Copyright © 2011 苏天赐的艺术,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41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