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著观点
艺术贵‘胆’与‘识’(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2/8/21  浏览次数:369
 

一、艺术贵“胆”与“识” 

 艺术行为的本质是创造性的,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只存在于他的创造性的作品之中。

 创作,它内涵着作者对世界的认识与感情,他生活于这个世界中有话要说。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创作行为。

 他所说的话必须是自己的,这容易又不容易。几千年来的文明教育,人们学会了用别人的话来说话,排除影响,并非易事。

 所以真正要讲出自己的话,有时不免要向传统挑战。所以艺术家要“胆”,要敢于破除陈规,勇于向新的领域探索。林布兰、莫奈┄没有勇气,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

 有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小牛勇得可爱,然而这个胆靠不住,遇到虎总要被吃掉。还有句话:“艺高人胆大”,只有基底深厚,晓得天地之广阔,能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有不足,才能向前探索。

 因此,艺术家必须有“识”,有渊博的知识,清醒的识别能力,识别真与假、美与丑、本质与表面,对一张画的好坏分不清而想画出一张好画来是不可能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齐白石六十岁后,决心大变,是大勇者,也是卓越的的见识。

 艺术学习主要应是培养‘胆’‘识’。具体的技巧随之俱来。吴昌硕五十多岁以后学画,高更四十多岁学画,都没经过长期技巧磨练的时期,都有高超的技巧,主要是‘胆’与‘识’。

 应该通晓两个方面:历史,和现状。青年人较关心现代的,必需关心,但求变太快易致‘昙花一现’。为什么历史上的‘大家’会有那么重大的价值?不懂不爱,难免流于浅薄。不必跟着走,但必需懂,而且要多,就懂得那么几个,莫奈、安格尔、拉斐尔┄还不成,乔托,我看能喜欢的没几个。所有的名家都是从前人走过来,并超越过去的。当然 ,要超越,‘多识’为了‘增胆’。 

 二、创作课与创作的差别在于作为一个课程,它只是一种练习,确切的讲,它也是一种习作。 

 在艺术活动的现象中,创作先于习作,原始人在洞穴里所画的壁画,儿童在墙角的涂鸦,都是创作。因为这些画都表达他们的认识和感情。只是到了人类社会有了更进一步发展,思想领域复杂了,人们对艺术作品要求更多的内涵。于是,随笔的涂鸦不能满足需要,完美的创作需要准备,就产生了习作。

 从习作到创作,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决定其艺术价值。两者区别不在于内涵多少,而在于作画的目的。 真正的创作不能有丝毫的勉强,它必须发自真心,发自挚情。如植物开花,是桃则桃,是梅则梅,时候到了一定吐艳。因此,创作是不能强迫,也是不可能教的。但是,也正如植物一样可以掌握开花的规律,促使花朵大而更艳,可以提早开花,甚至于可以嫁接,在桃桩上开出梅花。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得通过许多实验,以掌握规律。我们的创作课它的性质就类似于此。 

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可以海阔天空,爱画什么,爱怎么画?都是自己考虑的问题。作为习作性质的创作课,就要有个目的:要解决几个基本问题,多少有点强制——主题,生活点等。不一定是每个同学都喜欢,但要按计划执行。  

 什么是基本问题? 

 一、道路问题   

艺术不只是技术,它的灵魂是它的境界。每个艺术家都有他的艺术境界,高、低、大、小取决画家的才分与素养,境界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同。 接近的路被称为派,共同的主张被称为主义。派别之争,自然形成,十九世纪趋烈。德与安,史称浪与古之争,从随后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是同路人,后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印。纳比、野兽推向极端,是界线,向前一步,便是抽象。

 我们的二为方针,主张艺术在人民生活中起积极作用,所以提倡革命的现实主义。 

关于现实主义一词,最初是作为艺术潮流、或流派,作为方法,自古就有。概念是康德提出来的。在绘画上最早作为一种艺术主张提出的是库尔贝,现实主义一般来说是按生活本来面貌来反映生活的本质,特征是真实性。

 1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提出并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作家和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思想来改造和教育人民。这后者包含着理想成分,包含着浪漫主义。

 1954年赫鲁晓夫上台后的第二次苏联作家大会删去了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七十年代提出“开放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无边的现实主义”,“严肃风格的┄”,“浪漫的┄”,“装饰的┄”等等。 

1938年毛主席曾提出过:“延安的现实主义和抗日的浪漫主义”,解放初期,文艺界沿用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提法。57年后,毛主席又提出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随着时代要求不一样,比如说:二为,六十年代以前和现在就不一样。抗日,解放战争:“教育人民、团结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现在则四化,因此要广泛得多。文革期间曾被利用了,因此前几年“现实主义”的提法很得人心,“生活流”。但艺术总有理想成分,怎么提?没统一。

 最根本的是现实主义,我们学习要解决根本。抽象派也不能排除这个,如康定斯基、赵无极。前者特征是真实,后者是理想。两者在倾向性上各有轾重。王国维有‘写境’与‘造境’是理想和现实两派。造境要合乎于自然,写境也不能没有理想。库尔贝的“画室”,把全城名人集于一起;藉里珂的“梅丢莎之筏”经过细致的观察,伟大的艺术家理想和现实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的创作课不能随心所欲追求各种流派,那是你们以后真正的创作所要追求的。因此,我前面提到习作问题,有点强制性。 

 二、体裁问题 

 六十年代以前,提倡“情节性”。

 情节性渊源古远,原始的狩猎图。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是个顶峰,包括了巨大的生活内容。

 十八世纪的英国画家荷格斯,推向另一个顶点,要求戏剧性的效果。 十九世纪的巡回画派,如苏里科夫的历史画与列平,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结合起来,由于其社会内容、思想内容被推为典范。 但是,情节性只是体裁之一,社会生活的丰富,人的精神的复杂,情节性远不能满足需要。它无形中贬低甚至排斥了其他的体裁,如单个的人物画、风景等。事实上绘画创作历来有偏重情节,有偏重人物、形象;有偏重气氛、情绪。 

 近年提出“主题性” 

“主题”一词,译自法文的‘Sujet’。‘Sujet’也可解作“对象”或“题材”,“主题”本来含有种种性质,但大体可归纳为两种含义。一是自然的主题,如以山川、河流、树木等自然形象,或以风、雨、云、雪等自然现象为题材,而描写自然景象的气氛与情调。二是写意的主题,例如宗教、战争、历史、人民的日常生活等,具有文学性或写意性的题材。

 从印象派以后,以上的含义在绘画中逐步被否定。

 纳比派的博纳尔和维亚尔, 比之印象派之不同之点是描写的对象本身在画面中已无关重要,野兽派是个突进,于是抽象派的作品没有题目,只有作品编号。

 十九世纪以来,逐渐重视绘画的特殊性。塞尚以后,毕加索等前卫艺术家,要把文学性逐出绘画领域,抛弃传统,把物体自然形态支解,再重新组合。马蒂斯追求纯视觉性;抽象派提取绘画的原素重新组合。蒙德里安追求垂直与平衡的力,康定斯基追求音乐,赵无极把中国画的意境和水墨的韵味融合。此后五花八门,正如高尔基的童话,极端的自由引至嫌弃自由,于是有回到写实派的倾向。苏联有“回归派”,美国有“超现实主义”对乡土风情的怀念之情主题性又被重视。

 在目前我们的绘画创作,非主题性的欣赏,还只是极少数的专业画家的事情。主题性仍是主要的方面,特别是作为学习,作为习作的创作课,这是一个根本。 三、生活——入而能出,作有心人。 对待生活要深下去。可是,人人都在生活之中,是贫乏,还是丰满,在于你对生活的态度。 人人都在生活之中,唯有艺术家需要富于感受的心灵,形象思维。杜甫“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这是诗的语言。 绘画还需要自己的语言,形象,构成画面的色彩线条,支配整个画面二度空间的结构。 在形象中立意,用画家的眼睛看。 艺术创作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它必须发自作者的内心,强制只能产生虚假,但在我们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必须(原讲稿到此为止了)

  原文标注:1984年10月4日讲

 
Copyright © 2011 苏天赐的艺术,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41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