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艺术评价
沉寂的天才 访我国著名油画家苏天赐教授 作者:裘 沙
发布时间:2022/8/27  浏览次数:313
 


今年四月,我和伟君沿京沪线南下,到南京艺术学院去拜访我的老师——苏天赐教授。他去法国考察一年,回国后几次来信,叫我们去畅叙一番。

现在,我们终于坐在他新居的客厅里了。午睡之后,精神饱满,就畅谈起西欧之行的观感来,又播放他亲自拍摄的世界名作的幻灯片,供我们欣赏。而我尤其想一睹为快的是苏先生自己近年来的新作。

苏天赐先生是广东阳江人,今年67岁。他是我国艺术大师林风眠先生最得意的门生。我们从本刊发表的《人像》(后来改题《黑衣女像》)中,就可以看到他在四十年代早就焕发出来了的那天才横溢的艺术才华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了。这幅他26岁时所作的优美典雅、雍容大度的女青年肖像,那单纯化了的造型,略略拉长的变形,充满了韵律感的很有力度的线条和笔触,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用林风眠和赵无极先生当年对苏天赐的评论来说:有很多Delcate(微妙的精美的感觉)。这幅作品与其说是受了意大利肖像画大师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的影响,还不是说是吸收了东方的感情和东方的美。苏天赐先生以他惊人的勤奋和天才,大量吸收了东西方艺术的精髓,在青年时代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丰采。这里让我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他的艺术“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早在1950年初,我就目睹林风眠先生在客厅里挂了两幅油画:一幅是由已经在法国获得了成功,后来被誉为世界当代十大画家之一的赵无极所临摹的《受胎告知图》,另一幅便是这位风华正茂的学生为老师的爱女蒂娜所绘制的肖像。这幅1948年蒂娜生日那天的即兴写生之作,一直被林先生珍藏着,直到1978年林先生去国时才把它还给苏先生,让他自己保存。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美术界对西欧现代艺术是抵制的,加以苏先生又是纯粹的艺术家,寂寞耕耘而不求闻达,这就更增加了他的沉寂。对此,林风眠先生深为惋惜,曾经说过:“阿苏是我考虑不周,把他留在身边当了我的助教,当年如果让他出国去,一定会像赵无极那样获得大成就的。”但是,赏识他的人还是有的,我国艺坛的另一位大师海粟老人,对苏天赐的画品和人品都很赞赏。1980年苏先生在南京举办画展,他照例没有邀请名人来给自己捧场,而海粟老人闻讯之后,却立即和夫人夏伊乔赶来参观,还为画展题了“日日新,月月新,斯维美"九个字。现在,闭关锁国的时代已经过去,苏天赐的艺术在海外也获得了成功。当他的个人画展在巴黎开幕的时候,巴黎国际艺术城主席布鲁诺夫人一进展厅就赞叹不已:“这画真美,充满诗意!”当她得悉苏天赐的夫人凌环如先生是一位雕刻家时,就立即发出了访法的邀请。法国的报刊对画展也大为赞赏,有的观众甚至拿着报纸赶来参观和订购展品。……

最后,苏天赐先生意味深长地说:我出去得太迟了。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自己的追求。现在欧洲的艺术家们想创造一个上帝还没有创造过的世界,他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要追求什么呢?这需要用理解去感受,而不是用感情去理解。我是属于上一代的,只能做以前的艺术家所做过的事:赞美上帝所创造的大自然。我从小爱看树发芽、草发绿,感到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力。它使我忘掉了一切人间的烦恼。现在,我更是越来越感到未被破坏的大自然的可爱了,离开了大自然,无论怎样现代,世界都是可怜的。

我站在苏先生的近作面前,感到万分欣慰,比起几年前所看到的作品,现在,色彩更微妙了,画面更单纯了,笔触更酣畅了,画家充分运用形式因素的抽象韵律,使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化为音符和旋律,从而谱写出自己心中特有的充满东方情调的诗音和乐章来。它们有的热烈,有的宁静,有的浓郁,有的激荡,每一幅都是一首动人心魄的抒情诗。我出神地凝视着,尽情地欣赏着,在这充满了大自然生命力的抒情诗般美丽的画面上,我忽然感到,一缕在沉醉中忘却了人间烦恼的天才的魂灵的震颤,正悄悄地向我袭来,竟逼使我不敢仰视。

1989年《民航》夏季号发表


 
Copyright © 2011 苏天赐的艺术,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414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