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书信文摘 |
致李松石之七 |
发布时间:2011/6/1 浏览次数:397 |
松时: 你说起的有关国立艺专与美术史上的事情搐动了我这根久绷的弦,正要执笔回信,发病了。 先是发现腮间肿块有异,误信一个中医,服他的秘制药丸,只一个半月,把我送到鬼门关口,全身恶淋被激活,万箭齐发之势,急停药。赶到原医院就疗,还好趁在五一长假之前两天,做了第一个疗程。 这个庸医是南京药科大学博士导师,有几百万字的论著。祖父是有名的祖传名医,有秘制的消瘤散,因其中有两味药有剧毒,被禁用,这位孙女把它另加调配,被批准自制了,但其中有两味药坚持不公开,说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这次我是领教了中医的另一面,它的正作用在“扶正”,是缓慢的,反作用可迅速了! 现在我主药用过,每天挂点营养液,用去半天,下午就休息,一个星期后开始第二疗程。 我现在平靖的心情,要来拨放那紧绷的弦了。 中国美术史的编写,近年(五十年来如此)染上顽固的病毒,得了偏盲症,偌大的历史场景,只看边角半边,把它视为全貌,这只要是实际看看当时真实的记载,一作比较,都是一目了然的,我这里只能讲一下主要的几点: 1928年蔡元培创意,让林风眠当校长,在西湖建立国立美术院,意即为全国最高艺术学府,亲临揭幕式,林风眠不负所望,以巴黎国立美术院 为兰本,设置了很完备的有关学制,师资图书资料等等,有案可查的都是国内从未达到过的水平,最值得注意的几点是: ①提出建院四句口号,(即办学目的): 介绍西方艺术,整理中国(传统)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现代艺术。 这个口号不是空洞的,它每一条都有实际表达,并有收获,不赘。 ②坚持兼容并包、学生自由的学风,林风眠主张中西调和,却聘了个拉开距离的潘天寿做国画系主任,并相处得很好 ,这与那个“独持己见,一意孤行”的学阀相比差别太大了,作为画家,你什么主张都可以,别人管不了,可是你是教育人材,不毒害学子吗?尤其是得了政治撑腰,便是虎狼了。 当时许江为筹备办好纪念林师百岁诞辰筹办“林风眠之路”大型展览,特意调动研究生一年停课,远赴香港、深圳及各地找尽过去有关国立艺专与林师资料,又出巨资作保险费把港台各地珍藏的林师作品借回展览,大半都是从未见过的精品,在上海展出的规模,建国以来从未有过同一档次的展示可比,可惜时间太短,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中央方面,(电台、电视、报刊)从未有过一点像样的报导,还通过文化部向杭州施压,说不要借机压制中央美院!太荒唐了!那次展出同时出版的大型画册,有较详尽的关于国立艺专的资料。此书上海仍有出售,可告诉你那位香港的书藏家,研究当年历史,这是必选之举。 那次查阅,还查出不少精彩的阴谋片断,(其一):当年林徐归国不同船,林先到,第二天徐才到,两天的报导清清楚楚,以前谣传林徐同船。林托徐介绍工作,徐爽快答应,及到上海,却是欢迎林校长队伍簇拥而去,从而结仇,是可笑的中伤。 (其二):三十年代中杭校一八艺社被当局以异党拘捕学生,中央大学闻讯立即出动了十几名学生,中有吴作人,在苏白堤举旗游行,大呼“试看今日之杭州,竟是谁家之天下?” (其三)1950年,徐任中央美院校长,又任中国美协主席后,派人吞并了国立艺专,改为中央分校。过后洋洋得意地写了一篇《一年来的感想》一文,说“最值得高兴的事是以前我们花了三十几年没能达到的目的——那座形式主义的大本营杭州国立艺专,终于回到我们的怀抱了……(大意为此,话还要多),这篇小东西收尽一本薄薄的小东西里,书名叫“徐悲鸿艺术随笔”,上海有售,可让你朋友开开眼界。 今年初北京那班号令全国的 “领导们”打出一块新牌子:《以中国标准为标准的中国油画》。 好的,难得,过去一直看不起“中国标准”,老嚷着中国油画家要补课,现在他们补足课了,可以来当教师爷了。 中国标准是什么?有什么一点可以提出来看看的吗?可惜没有。最后有位牛津博士曹意强,(此人下过功夫,思路清晰,理论水平确比过去一批权威要高明一点。)受命做一个开端,写了一篇《“边线和结构”——评靳尚谊的中国油画意境》,当年暑假我们在磐溪点着腊烛,随手在维纳斯的身上找寻起伏,捕捉生命的痕迹 就为了找这两件东西……! 有意在今后整理一下我的行程轨迹,一切要等身体好起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在白衣白屋之中“修行”一阵子罢了。 祝 好 阿 苏 5.5.2006.
坚白画展无后续消息,只知我在4月28日进院,她在28日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