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与道俱往,著手成春”——时值苏天赐先生百年诞辰,又恰逢南京艺术学院一百一十周年校庆之际,再读苏先生的画,无论静物风景还是人物肖像,无论杨柳飞燕还是湖海河山,都让人不由得想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这几句灼灼之言。苏天赐先生不仅是横贯整个二十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一世纪初的杰出油画家和著名美术教育家,同时也是油画中国化、油画民族化的倡导者、践行者及传播者,是中国油画的重要分支江南油画的集大成者。苏先生不仅用他的画笔见证了旧时代的结束和新中国的诞生,亲历了改革开放,更是手执画笔,栉风沐雨地一路画进了新世纪,他画笔下的东方神韵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空灵动人。苏先生以油画名世,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先生起,便遍历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杭州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青岛山东大学艺术系、无锡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及至1952年来到南京艺术学院,为了美术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美术人才,为油画的中国化、民族化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礼记》讲“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苏先生可谓名符其实,当之无愧。在数十年的绘画征途上,苏先生下南洋访港台、东赴日本西取欧美,融汇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于一炉,不仅“实现了油画语言从西方体系向中国表达方式的基本转换”,更是以一己之力扛起了在那个时代把中国油画发扬光大的历史重任。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蒂娜像》《黑衣女像》,五十年代的《女社员黑媛》《节日试新衣》,六十年代的《太湖渔港》《槐花》《夹竹桃》,七十年代的《东海渔家》,八十年代的《沉醉》《早春》,九十年代的《太湖中的小屋》《不冻的溪流》,到新世纪初的《霜晨》《谷底春风》《又是一年春草绿》等等一大批杰作,一方面既充分地展现了苏先生滔滔不竭的创造力、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思虑超前的美学思想,同时也引领并奠定了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我生命中存储的最为久远的记忆就是故居门前那一片葱绿……大自然把大门拉开,展示她斑斓的胸怀,滋润我的感官直到血液中的点点滴滴,使之与生命同增,与心灵同在。我很庆幸此事能从我幼小的时候开始,她促使我学会了绘画,我从中获得一种纯粹的快乐,它单纯而质朴,足以让我享受终生”。苏老晚年的自白,更是朴实归真、春风化雨,令人肃然起敬。沈行工先生在谈及苏老时认为:“苏先生的艺术是真诚的艺术,正是出自这种真情与至诚,使他在历经岁月沧桑之后仍能以孩童般的心灵去感受自然、感受世界”诚哉斯言!祈愿苏老的绘画精神在更加漫长的时间长河中,能够持续地启迪来者,垂范后世。 | |